新中国成立70年 西藏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
新中国成立70年西藏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
雪域高原 换了人间(权威发布)
9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中国成立70周年省(区、市)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吴英杰,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齐扎拉围绕“加强民族团结 建设美丽西藏”介绍情况,并答记者问。
党中央高度重视西藏工作。“十二五”“十三五”期间中央投资达到近1万亿元,相当于1951年到2010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总和的5.1倍。如今,雪域高原换了人间。从和平解放前没有一条公路,到如今铁路、航空、公路四通八达;从仅有一座125千瓦的小水电站,到2018年全区电力总装机容量达到333万千瓦;粮食产量由1959年的18.29万吨增加到2018年的104.9万吨……西藏各项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一个崭新的西藏正展现在世人面前。
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经济发展速度保持在全国前列。2018年,西藏地区生产总值已达到1477.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59年增长了191倍。
“西藏贯彻好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推进经济社会长足发展。”吴英杰说。
现代产业体系实现了历史性跨越。“70年来,西藏产业从无到有,形成了关联度强的高原生物、旅游文化、清洁能源等产业,建成了包含20多个门类的现代工业体系。”齐扎拉介绍。数据显示,到去年年底,全区的工业增加值达到了114.5亿元。
旅游文化产业突飞猛进。2018年全区接待游客3368.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90.14亿元;今年1—8月,接待游客3314.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05.01亿元,同比增长19.6%和25.4%。
交通运输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公路总里程达到了10万公里,青藏铁路、拉日铁路、拉林铁路已建成或正在建设,近期川藏铁路也即将开工建设,建成机场5座,开通了国际国内96条航线……“西藏已经实现了公路、铁路、航空为主体的综合立体交通,西藏各族人民出行越来越方便,越来越便利,与外界的交往越来越紧密。”齐扎拉介绍。
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各地各部门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对口援藏工作开展以来,各援藏单位累计组织2万多名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援藏工作,实施项目1万多个、援藏资金投入400多亿元,有力支持了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吴英杰说。
超过七成的贫困县摘帽
西藏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超过七成的贫困县摘帽、八成的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降到6%以下。
脱贫贵在精准。吴英杰说:“西藏地广人稀,做好精准识别工作十分重要,我们通过对贫困户精准筛选,确保不落一人。”西藏连续三年在全国脱贫攻坚考核中被评为综合评价好,贫困人口识别退出准确率达到100%,扶贫综合满意度达到9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脱贫关键靠产业,一个个特色产业在雪域高原上茁壮成长,让越来越多的群众走上致富路。据介绍,西藏厚植资源禀赋,大力发展青稞产业、牦牛产业和旅游文化产业,中央提供西藏的产业扶持资金投入已经达500亿元。
帮扶更加有力。吴英杰介绍,在帮扶力量上,依靠17个省市和18家中央大型企业,以及各部委大力支援;在资金投入上,把援藏资金绝大部分倾斜于贫困户、贫困群众。
“西藏目前还有19个县15万人尚未脱贫,预计今年年底可以完成国家标准的脱贫,有信心在2020年与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吴英杰展望。
日子越过越美
2018年西藏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3797元和11450元,增速居全国前列。“日子越过越美,小轿车、平板电脑、高清电视、智能手机等飞入寻常百姓家。”吴英杰说,社会保障网络扎得牢靠。目前,西藏基本实现了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
教育事业优先发展。一系列优惠政策精准发力,补上西藏教育的短板。针对教学水平相对较低的问题,西藏办内地西藏班,内地不少地方办西藏中学。
吴英杰介绍,到2018年,西藏学前教育的毛入学率已经达到了70.87%,小学的净入学率已经达到99.5%,初中、高中、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分别达到了99.5%、82.3%和39.2%,人均受教育年限已经达到9.55年。
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一个以拉萨为中心,遍布城乡的藏西医结合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已经建立,1548个医疗机构守护着各族群众的健康,人均预期寿命从和平解放前的35.5岁提高到70.6岁。“我们基本控制并清除包虫病、大骨节病等高原性地方病,这在全世界都走在前列。”齐扎拉说。
鼓口袋更要富脑袋,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在不久前的雪顿节上,一场场精彩纷呈的藏戏,让群众过足了瘾。齐扎拉介绍,全区74个县区的艺术团,2400多支乡村业余演出团队经常活跃在广袤城乡,为群众带来了丰富的文化大餐。
齐扎拉说,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得到了全面的保护和弘扬,一批文化精品走俏市场,文化产业产值达到近50亿元。
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亚洲水塔”,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如何实现好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用制度为生态护航。自治区颁布实施了《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等60多部法规;相继出台了关于着力构筑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一批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性指导意见;完善河湖长制,压实领导责任。
生态效益已经显现。目前西藏已经实施三大类11项重点生态保护建设工程,保护区的面积达40多万平方公里,125种野生动物和39种野生植物得到了有效保护。
调动群众保护环境积极性。“祖祖辈辈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群众,十分珍惜身边一草一木,保护生态环境离不开他们的充分参与。”吴英杰说。目前已经提供70万个生态岗位,让老百姓充分享受保护环境的红利。
中科院和相关部门监测评估显示,西藏高原各类生态系统结构整体稳定,生态质量稳定向好,主要城镇环境空气优良率保持在95%以上,雅鲁藏布江等主要江河湖泊水质保持在Ⅰ类和Ⅱ类水质标准。“今天的西藏,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仍然是世界上环境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吴英杰说。
王 浩 徐驭尧
编辑: